阅读历史 |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76节(1 / 3)

加入书签

无奈张骞并没有从刘挽处看到任何嫌弃或者不满, 领张骞回来的时候还解释道:“太中大夫莫嫌弃, 朔方城刚刚开建,百废待兴,有个屋子住不错。父皇让舅舅盯紧我,所以我暂居长平侯府。舅舅住正院,我住偏院,各有各的议事堂, 各管各的事。府里伺候的人有, 但要说周全也算不上, 能备的我让人给太中大夫备上, 太中大夫若是缺了啥, 不妨跟府里的人说,切莫委屈自己。除了宅子简陋,其他还好。”

反正刘挽觉得能遮风挡雨既可,其他的无所谓。

历经十三年风霜的张骞,能比不上刘挽于此宅中处之泰然吗?

再苦的事儿他都经历过了,有一席之地得以容身足矣。

反倒是刘挽作为公主,竟然也能吃苦,让张骞颇为惊讶。

卫青练兵归来,听说张骞来了,岂有不来见人的道理,两人再见,说起西域诸事,一谈一个舍不得,然后一/夜不眠。

早上卫青忙着往军中去,刘挽随他一道,没休息一道出来送卫青的张骞注意到刘挽身着铠甲,有些犯糊涂的脑子刹那清醒了。

“长公主身着铠甲是?”张骞心存疑惑,岂能不问出去。

“哦,我去练兵。”刘挽答得理所当然,注意到张骞眼下的黑青,回头同卫青道:“舅舅也该体恤一番太中大夫,怎么能拖着太中大夫一个晚上不睡觉。”

“说得兴起忘记了。”卫青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也实在是控制不住。要不是看时辰不早,他们还能继续的把酒言欢。

张骞打量刘挽身上的铠甲,对卫青那已然习惯的表情,不得不压下心中的诧异。

对,刘挽刚来朔方既平定朔方城内之乱,她不是柔弱不能自理的公主,她是可以安边境,守城池的公主。手里头有兵,练兵,都不奇怪,一点都不奇怪。

张骞一回一回的告诉自己,他要习惯不管在刘挽的身上发生怎么样的事都不奇怪,刘彻都能把十岁的刘挽放出来,能心里没点数?

“太中大夫回去歇着吧,休息好了不妨到朔方城转转,看看与你当年看到的朔方还一样吗?”刘挽挥手再见,也建议张骞前去朔方城转一转,周围也是可以去看看的。

张骞应下一声是,看着卫青和刘挽并肩离去,张骞本着应该睡一觉再论其他,终是乖乖回去睡了。可是张骞心里念的是朔方城,刘彻把刘挽派到朔方,甚至将朔方的事交由刘挽来管,多少人心里不服,以为刘彻许是犯糊涂了,他也觉得刘彻未免太信任刘挽。

可是进城之后看到刚刚建起的朔方城,百废待兴不假,人人的脸上都充满希望。

其中虽然夹杂着匈奴人,但可以看得出来,城中相当太平。

不成,他睡不着,他得去四周逛逛。

张骞坐不住的起身,也没让人给他带路,他领着自家人四周转转。

朔方城相当的大,作为要塞,此城定是要好好修建的,朔方城人的并不算太多,但可以看到陆续进入朔方城的人。

毕竟朝廷优待,免赋税不说,房屋都一并免了,若是无家可归的人,朔方未必不是一个好地方。

最难得的是,张骞看到汉人和匈奴一道齐心协力的建房铺路,哪怕语言不通,相互比划着,竟然也能顺利的将房梁挂上去。匈奴和汉人,也能相处融洽?

张骞瞧着,继续四下转悠,不免到了告示之处,上面一块木板贴着两种文字,一种是大汉的雅言,一种是匈奴的语言,写的内容是一致的。

无非规定在朔方城内约法三章,照的是当年刘邦进入关中后的法子。

另外也写明,入朔方城,无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都须登记造册,留下的人往长平侯府上取名牒,房屋田地都由长平侯府安排。

嗯,说是长平侯府,这些事做主的人明显刘挽。但,这样的一视同仁的安排,并无偏颇亏待匈奴人之意,怪不得匈奴人能在朔方呆下去,更能与汉人相处融洽。

一路走下来,忙碌的人不少,吵架的也有,但没有打架的,哪怕吵起来很凶,都要动手了,身边的人喊上一句,小心长平侯府的巡卫。

张骞打听后知道,刘挽安排人巡视朔方城,打架斗殴的,不管什么原因,捉到既拉去建城楼,而且免费干三天的活。精力好,有力气才想要打架,她让他们的力气有用武之地,她多好。

张骞捕捉到的重要信息是,修城建房有钱的吗?

有的。刘挽作为一个有钱人,并不一味奴役百姓,让人干活,给钱,包吃的。

君不见朔方城自刘挽来了之后那工程进度非常的迅速。

无论是汉人或者匈奴人,听着有钱拿,都积极得很。更何况刘挽说包吃,那是管饱的,纵然不说肉管够,粮食是让人吃饱的。

张骞

很是想问刘挽到底有多有钱,她如此办事,往后大汉朝想让人干活岂不是都得花钱?

最终,张骞没有问刘挽,张骞不是没有见过人服徭役,哪一个不是半死不活,一脸不耐烦,恨不得活儿能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