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节(2 / 3)
讨论。
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太子便问老六另一个问题道:“你怎么一听那一声,就猜到要出事儿?”
“大哥,锦衣卫这名字还是我给起的,这点警觉还是有的。”朱桢轻叹一声道:“老八进去前,我就感觉他状态有点不对劲,所以一直留神听着里头的动静,就怕有这种扑通声。”
“这样啊……”太子点点头,也没细究是真是假。
其实朱桢一直留神老八的动静不假,但跟他干过锦衣卫没什么关系,真正的原因是他知道老八原本的结局……
如果历史之河正常流动,再过几年,大明将会上演胡惟庸案的下半场,而且远比上半场血腥百倍。自韩国公李善长以下,数不清的勋贵文武惨遭株连,被抄家灭族。
其中就有潭王妃的父兄於显於琥。结果於琥伏诛。其实当时王妃之父於显已经去世,但因为儿子的缘故,也被追列于胡党之中,故而朱梓感到十分惶恐。
按照史书记载,说是‘太祖遣使者至潭王处进行抚慰,并召潭王回京,不料潭王惊惧万分,竟携王妃一同自焚而死,年仅二十二岁,死后无谥,国除……’
这件事情处处透着诡异,尤其潭王的反应非常不可思议。首先,胡惟庸死的时候,老八才十二岁,根本不可能胡惟庸有什么瓜葛。
再者,别看朱元璋心狠手黑,但虎毒不食子,他对自己的儿子,还真下不了死手。
别说儿子了,就是他侄子,朱文正之子靖江王朱守谦,简直是无恶不作、屡教不改,朱元璋也只是废了他两次,将他监禁起来而已。
经常上吊的朋友都知道
朱元璋对侄孙如此,更别说亲生儿子了。封建帝王就是这么双标,哪怕是爱民如子的朱元璋,对真儿子和‘如子’也做不到一视同仁。只要儿子不造反不给他戴绿帽,就不可能真的大义灭亲。
别说古人了,就是后世的人都能明白这一点,所以龙子龙孙们才会如此肆无忌惮,老八又不是小孩子了,怎么连使者来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就吓得直接自焚了?
这不合理啊。所以后人才会有各种猜测,说此中肯定另有内情。潭王肯定犯了老朱忌讳的大罪,料定回京就算不是死路一条,也会落得跟堂兄朱守谦一样,被削去王爵,囚禁至死。所以才会干脆自我了断,省得遭罪了。
推测本身很合理,但老八到底犯了什么罪,却众说纷纭,也都不足为信。
朱桢也没细究过此中的宫闱禁秘,但对老八这种容易轻生的性格却印象深刻。
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对有些人来说,赖活着比死了还难受。尤其是活在云端上的人物,在跌落云端之后,确实有可能会选择在落入淤泥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老八进去后迟迟不出来,朱桢便难免坏处想。后来听到咯噔一声,才会一下子就想到,他是不是上吊了?
经常上吊的朋友都知道,这从上去到过去,拢共就是短短几分钟的事儿。
也幸亏老六第一时间就冲进去,不然老八这条命,基本上就算交代了。
……
两人说话间,潭王府的太医,指挥着内侍将老八抬出了秘戏房,小心安置在外头的床榻上。
然后那太医出来堂中禀报道:“幸亏六王爷抢救及时,八王爷没有生命危险了,只不过……”
“不过什么?”太子沉声问道。
“不过这种上吊窒息,时间稍一长就会伤到脑髓,所以微臣也不好说八王爷什么时候醒过来,醒过来之后会不会……完好如初。”太医字斟句酌道。
“怎么可能?”朱桢难以置信道:“他才吊了几分钟?还不至于脑损伤吧?”
“……”那太医看一眼朱桢,心说六王爷果然懂行。怪不得周王殿下曾经半开玩笑说,他的医术是六弟教的呢。
于是他便改口道:“可能是微臣学艺不精,太子爷还是赶紧让我们院正来坐镇吧,这样把握更大些。”
太子闻言瞳孔一缩,这太医那点小心思怎么能瞒得过他?这摆明了就是感觉不妙,想要甩锅呀。
“就按你说的办。”他沉声道:“赶紧过去看着老八,不要怕担风险,大胆的全力救治!”
“是,太子爷放心。”太医应一声,赶紧又进去了。
“怎么会这样?我救他够及时了……”朱桢依然无法相信,双手捂着脑袋,喃喃不休。上吊虽然死得快,但不至于那么快,不然那些玩上吊仆蕾的,早就一个不剩,全都上西天了。
“老六,别这样,老八肯定没事的。”太子想要安慰朱桢几句,自己的眼眶却先红了,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
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也不能瞒着宫里。朱标第一时间就让吴太监回去,将此事禀报父皇母后了。
他则跟老六继续等着老八醒来。
结果老八还没醒,达定妃先来了。
虽然已是徐娘半老,但她比年轻时还注重仪表,需得自认为从头到脚无懈可击,才会出来见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