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分卷(23)(1 / 3)

加入书签

警局的职位,解临说,顾问。

陈旧的声音从记忆深处浮现。

解临,你的心理评估报告最终的评定结果是高危险。

我们希望你离开总队,长期接触这些案子可能不利于你的心理健康发展。

以前还有解风,现在解风不在了,谁能控制住他,谁控制得了他?!

池青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去?

解临挑眉:为什么一定要去?

池青虽然对受害人的遭遇很难感到同情,但他的看法也因此更加理智客观:因为你能破案。

池青习惯性把手缩回去,陈述事实道:如果之前没有人发现那些猫的尸体有问题,那个婴儿最后可能就不是被划一刀那么简单。

解临一愣。

那些来自十年前的袁局的声音,以及其他刑警的声音慢慢消下去。

最后从记忆里浮上来的只剩下一句话。

只剩下在爆炸声说的那一句你能帮助很多人。

时间已经很晚,池青不便再留下打扰,他把手插进上衣口袋里,整个人很困倦的样子,走之前说了一句谢谢。

解临送他到门口,倚着门笑了一声:是我该谢谢你。

次日。

依旧忙碌的总局内,数名刑警来去匆匆,有人带着线索从外头回来,也有人接到消息立刻带队往外头冲。这十年间,总局多了很多批新面孔。

接连两起独居案,这么多天以来进展少之又少,舆论压力日渐剧增,甚至有新闻公然指向办案警察。

凶手过于娴熟的行凶手段,让他们怀疑这不是第一二起案件,在进行跨省调案之后,真的让他们找到了几起极为相似的案件,这些相似案件均来自隔壁厦京市,涉案房东说:我以为她退租啦,这房我提前两个月就跟她说我要收回来,本来找到了卖家,打算卖出去的。我儿子明年结婚,我想再重新添点钱置办一套,谁知道我叫清洁阿姨上门打扫,发现人死在我房子里了。

于是总局不得不专门成立一个紧急小组参与独居案调查,将这些案件合并起来。

本就忙碌的总局里,这些天可以说是忙得焦头烂额。

所以当武志斌和袁局一群人浩浩荡荡亲自去门口迎人的时候,总局里所有人都十分惶恐,以为是这案子迟迟不破的缘故,引来了哪位人物。

谁啊?有人小声打探。

不知道,另一个回答,这么大阵仗。

大家依旧忙着手头上的事,只是时不时留意门口的动向。

然而来的人出乎他们意料。

武志斌和袁局刚到门口没多久,一辆看着就价格不菲的车减速从街对面拐弯横穿而过,紧接着十分引人注目地停在总局门口,车窗缓缓降下。

一张跟总局格格不入的脸出现在所有人想看又不敢看的视线里总局氛围认真严肃,制服穿在身上瞧着一板一眼的,但是这张脸显然跟严肃两个字不搭边,倒像来找乐子的。

解临一只手搭在方向盘上,侧过头从车窗向外看他们,笑吟吟地跟他们打招呼道:虽然挺长时间没来了,但是进总局的路怎么走我还记得,不用带那么多人在门口给我当导游吧袁局。

顾问

总局会议室里提前准备好了资料。

有负责拿矿泉水进来的总队新人在摆水的时候偷偷用余光观察会议室里的情况。

于是总队新人看到那位在总队门口被袁局亲自迎进来的年轻男人坐在会议室里,大家都是一身警服,他穿着件很随性的黑色衬衫,在一片凝重的氛围里,接过水时笑着跟他说了声谢谢。

他送完水,出去时关上会议室的门。

会议室外面聚集着不少人,乍看上去都在各做各的事情,一见他出来,在打印机前装模作样打印东西的人也不装了,几个人迅速围成一团。

到底什么情况?

好像,说是请来的顾问。

顾问?学心理学的吗?看着不像。

不知道,好像姓解。

顾问,姓解,有人把这两个关键词联系起来,震惊了,解临?!

总局里的人对解这个字很敏感,虽然不认识脸,但是对名字和事迹都耳熟能详。

他们不像季鸣锐和苏晓兰那样,提到解临都不知道是谁。

从他们进总局不,甚至更早,只要了解过十年前的旧案,就不可能没见过解临这两个字。

如果说解风在当年是教科书级别的刑警总队明日之星,那么年仅十五岁就开始参与案件调查的解临,就是开了挂一样的存在。

直至今日,总部档案室里泛黄的陈年旧案最后一页上标注着的所有参案人员名单里一定会出现四个字顾问:解临。

这些新人只听过解临的名字,再震撼也不过是对于看到传闻中人物的震撼,但是那些多年前参与过旧案子的人不一样,老刑警们看到解临重新走进会议室,隔着一扇百叶窗,恍然间以为自己看到了十年前的景象。

会议室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